影片:馬拉松小子

楚原從小得了自閉症,因此他雖然已經二十歲但只有五歲的智商。喜歡巧克力派,每每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就會不分場合手舞足蹈。他的媽媽是唯一願意照顧並與楚原溝通的親人。楚原對斑馬很有興趣,甚至夢想自己是斑馬,更曾經任意觸碰街上帶著斑馬紋的包包和衣服的人而引起誤會。不過他也像斑馬一樣擅於跑步,更在一次十公里比賽中得到第三名。

楚原媽媽為改善兒子的病情,希望馬拉松教練正旭能訓練楚原。當初正旭只是敷衍對待,後來看到楚原對跑步的堅持,於是也開始用心訓練楚原,希望他可以在真正的馬拉松比賽中跑完全程,可是楚原媽媽卻因為照顧兒子健康日差,終於病倒送進醫院…而楚原期待已久的馬拉松比賽亦即將展開…

■關於本片

《馬拉松小子》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靈感來自患有自閉症的青年裴享珍以及其母親。自從得知兒子患上自閉症後,裴享珍的母親不斷四出尋訪名醫,嘗試各種治療方法。經過多次失敗後,她最終將希望放在馬拉松上,自此與兒子展開艱苦的訓練。沒想到,馬拉松的訓練為裴享珍帶來了生氣,在馬拉松比賽上跑完全程,取得驕人的成績。這個感人故事後來結集成書,並成為一套電視紀錄片的主題,觸動了萬千心靈。

在韓國獲超過五百三十萬人次入場欣賞的勵志電影《馬拉松小子》,劇情細膩動人,又不會刻意煽情,而曹承佑淋漓盡致的演技,更是影片賣座的重要因素。為了演活片中自閉青年楚原這個角色,曹承佑不惜四出尋訪當事人及特殊學校,不斷琢磨自閉症患者的身體語言,非常認真。難怪此片風靡韓國大小觀眾之餘,更揚威第四十一屆「百想藝術大獎」,一舉摘下最佳電影、最佳劇本及最佳男主角三項大獎。接著又再韓國大鍾獎獲得7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獎、最佳新人導演獎、最佳劇本獎、最佳音樂獎、最佳策劃獎、最受歡迎男演員獎。

延伸閱讀(電影雨人):

達斯汀霍夫曼 、湯姆克魯斯主演、巴瑞李文森導演。 本片透過不正常人的角度嘲諷了“正常”人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忠實貼近自閉症患者的生活。

從事汽車買賣的查理獲悉,父親將遺產絕大部分留給了他未見過面的哥哥雷蒙後十分不滿,到療養院將患有嚴重自閉症的雷蒙接了出來,由於雷蒙不能自理生活,對現代社會也不能適應,在路上鬧了不少笑話,使從不關心別人只知賺錢的查理開始了解關心哥哥,最後,雷蒙回到了療養院,他經過現實之旅,絲毫沒有改變,而查理對遺產已不感興趣了,他懂得了人生中還有比金錢更珍貴的手足之清。
補充資料:
何為自閉症  馬拉松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的廣泛性發展障礙,通常在幼兒三歲前,大多會表現出可以診斷的症狀。自閉症成因目前醫學上尚無定論,但肯定不是由父母的教養態度所造成。
 
自閉症患者從小就可能表現出語言理解和表達的困難、難與身旁的人建立互動性的情感、對各種感官刺激異於常人的反應、一成不變難以更改的固定玩法與行為等,和一般兒童不同的特性。

自閉症的特徵會因著年齡、智商及自閉症的嚴重程度而不同。廣義自閉症(典型自閉症、非典型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候群、雷特症候群、其他兒童期崩解症、廣泛性發展障礙未註明或未分類)它的盛行率已提高至每一千人中約有6名左右,男女患者的比例約為4~5比1。心4


馬拉松(marathon)是一項極其考驗耐力的長跑運動。現在規定的長度是42公里195米或26英里385碼。

歷史起源
馬拉松運動是和傳奇分不開的。前490年,希臘聯軍在馬拉松戰役中擊敗入侵的波斯軍隊,取得希波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傳說希臘傳令兵費迪皮迪茲(Phidippides)帶傷從馬拉松跑回雅典宣佈勝利,之後力竭而死。然而,根據在馬拉松戰役當年出生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記錄,雅典傳令兵費迪皮迪茲實際奔跑的路線是從雅典到斯巴達,目的是請求斯巴達的援助。後來形成的「馬拉松的傳說」首次見諸於1世紀時Plutarch的 On the Glory of Athens,進而成為馬拉松運動的起源。


現代馬拉松運動
現代馬拉松在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就成為比賽項目,並在19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被確定為現在的長度。

在最初4屆奧運會的馬拉松賽比賽當中,其距離都是由組織者隨意制定的。1896年的雅典奧運會上,馬拉松賽跑的距離不足40公里;在1900年的巴黎舉辦的第二屆夏季奧運會上,距離是大約為40公里;在1904年的聖•路易斯奧運會上,距離約為41公里。

賽制
正式的馬拉松比賽距離是42公里195米,1980年代後,半程馬拉松(21公里)在民間興起。 由於馬拉松比賽在經常公路上進行,賽道不同,因而沒有世界紀錄,只有世界最佳成績作為表達冠軍選手的成績紀錄。

但是在2004年第一天,國際田聯宣佈了一項新決定:包括馬拉松在內的公路賽跑和競走項目將告別隻有世界最好成績的時代,開始擁有世界紀錄。

國際田聯宣佈這個決定後,英國長跑女將拉德克利夫被正式認定為女子10公里、20公里和馬拉松三個項目的世界紀錄保持者,而波蘭人科熱日尼奧夫斯基則是男子50公里競走的第一個世界紀錄擁有者。


超級馬拉松
顧名思義,即為超過42.195公里的比賽,或者是耐力賽。是近年才竄起的新型耐力比賽。

台灣地區,如台北縣馬拉松協會,就曾經在台北大學辦理過100公里馬拉松比賽。另外,東吳大學在2005年前,也曾辦理24小時馬拉松耐力賽。

另外,在2006年8月19日,美國一名長跑好手為了測試體能極限,在連續50天內,每天跑一次約40公里長的馬拉松,完成合共路程超過2000公里。

2006年9月6日,法國馬拉松跑手吉拉爾一口氣連續用276天由巴黎跑至東京,完成1.9萬公里路程,打破「不停站馬拉松」紀錄,成為史上首名跑越5個洲的人。

2007年2月22日,一位台灣超級馬拉松選手林義傑在內的三名男子完成了7,500 公里,橫越撒哈拉沙漠的壯舉。成為全球知名的極地馬拉松之王。

但超級馬拉松唯一的瓶頸,就是選手體能,選手必須維持在一定狀態,因為當時間越久,體力會漸漸流失,唯一完成比賽的力量,就是意志力,所以,超級馬拉松的比賽選手資格,都會被要求必須是國際賽經驗豐富的選手才能參與,以免發生意外。


各大賽事
奧運馬拉松比賽項目
休斯頓馬拉松賽
北京國際馬拉松賽
上海國際馬拉松賽
廈門國際馬拉松賽
波士頓馬拉松賽
斯德哥爾摩馬拉松賽
香港渣打馬拉松
ING國際馬拉松賽
ING紐約馬拉松
ING渥太華馬拉松
ING阿姆斯特丹馬拉松
ING布魯塞爾馬拉松
ING臺北國際馬拉松
ING泰國寺廟馬拉松
1995年高雄國際暨區運馬拉松比賽